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经济学”相关记录3467条 . 查询时间(0.799 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4期 乡村振兴 经济管理
2025/4/1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目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3期 乡村振兴 经济管理
2025/4/1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目录。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 地方经济 经济研究
2025/4/16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压力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尤其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多重要素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如何协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成为当今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志慧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考虑水-土地-能源-经济-环境-粮食耦合关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大豆株型调控新基因发掘取得新进展(图)
基因 养殖 经济
2025/4/23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支撑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和满足畜禽养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国产大豆存在单产水平偏低的核心问题,导致我国大豆供给严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等国),这不仅使我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更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已成为破解我国大豆产业困境、实现供给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球囊霉素介导团聚体促进土壤碳固存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 生态系统 土地
2025/4/23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储存能力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碳和氮的动态,而土壤团聚体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核心机制,尤其是大团聚体通过物理和化学机制保护SOC。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RSP)直接贡献于土壤碳库,并在碳储存和团聚体稳定性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GRSP积累的影响研究不足,GRSP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及其对SOC的作用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中国湿地关键生境功能区时空格局识别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识别 气候 农业生态
2025/4/23
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为水鸟等湿地旗舰物种提供了核心栖息地。湿地关键生境功能区(KHFAs)是指具备重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区域。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退化与丧失,正持续威胁这些区域的生态健康。湿地KHFAs的萎缩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危及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及其他物种。因此,精准量化湿地KHFAs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对于实现可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 农村发展所 土地经济研究室
2025/3/14
土地经济研究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SSCI、SCI等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提交政策建议30余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依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