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学工程 芯片相关记录146条 . 查询时间(0.504 秒)
光子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和芯片化,是未来光学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光通信、光传感、光显示等众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相关研究对于未来高速光通信系统、高精度光学惯性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在微纳集成光学通信器件、微波光子和光学惯性器件技术等方向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光波导器件设计研制、系统集成、芯片开发到封装测试取得了众多成果,研制出多种微米尺寸集成光学核心功...
2022年5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课题组的副教授崔开宇、博士生熊健、博士后蔡旭升等人的论文《基于可重构超表面的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及动态脑光谱获取》(Dynamic brain spectrum acquired by a real-time ultraspectral imaging chip with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s)于美国光学学会旗舰期刊Opt...
鉴于当前国内多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存在较大传播风险,为保障所有参会人员的人身安全,配合政府防疫工作,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计划于2022年4月22-27日在青岛海泉湾皇冠假日度假酒店举办的“第三届光电子集成芯片立强论坛”(FPIC 2022)将延期举行,拟延期至2022年7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智能中心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了 3D 视觉测量、视觉缺陷检测等技术的融合,解决了国内首款国产 GPU—— 凌久 GP102 的外观检测问题。目前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BGA 芯片外观检测设备已正式交付并通过验收。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表示,为满足芯片出厂质量控制和芯片可追溯性需求,科研团队经过半年的产品研发和测试工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X射线消色差透镜。这使得X射线束即使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可以准确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根据1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新透镜将使利用X射线研究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有利于微芯片、电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要想在摄影和光学显微镜中产生清晰的图像,消色差透镜必不可少。它们可以确保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能够清晰聚焦,从而消除模糊现象。直...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被各种屏幕包围: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腕表……但这些都属于二维屏幕,近年来悄然兴起的裸眼3D也只是利用人们的双眼视差来“欺骗”视觉神经,让大脑以为看到的是3D图像。裸眼3D对观众的距离、方位、角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观众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问题。那么如果对屏幕本身进行改进,能否实现真正的三维立体显示呢?
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微芯学堂第四讲:光通信电芯片行业介绍与技术挑战。时间:2021年11月9日(周二)下午16:00-18:00。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B1-c102报告厅。主讲人:陈涛。
2021年5月27日,由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黄风义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高宽带超高速数据率及宽带可重构射频系统集成芯片(RF SoC)技术研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在南京召开。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我院党委书记施畅、专项总体专家组、项目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约30人...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正式公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1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省重点实验室新立项与运行评估)项目计划的通知》,由我校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院李京波教授牵头申报的广东省芯片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并获资助经费300万元,这是学校大力发展“新工科”取得的又一新突破,至此,学校获批建设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1个。据了解,本年度全省共立项建设2个芯片领域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相干光学频率转换在经典和量子信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信、探测、传感、成像,同时也是连接光纤通信波段和各种原子的跃迁波段的工具,对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接...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2021年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
说起对于胸片、CT类检查的印象,很多人会说“怕有辐射”。3月28日,记者获悉,我国在薄膜晶体管(TFT)传感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中科爱锐基于该技术研发的X射线探测器芯片,可应用在X射线医疗影像设备上,打破目前“高分辨率与低放射剂量不可兼得”的困局,在降低放射剂量的同时无损影像的高清晰度、甚至可以获得更高清影像。
国防科技大学27日透露,该校计算机学院QUANTA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研发出一款新型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实现了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未来在大数据处理等领域获得应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已发表该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然而,在量子比特数目少、有效量子操作深度浅等现阶段量子技术水平...
在2021年2月17日召开的第68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1)上,该所发布了一款高性能77GHz(吉赫兹)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10路毫米波天线单封装集成,探测距离达到38.5米,刷新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纪录。该款芯片在24毫米×24毫米空间里实现了多路毫米波雷达收发前端的功能,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动态可调快速宽带chirp信号产生方法,并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