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地质学 CO2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221 秒)
“固废资源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近年来产生了大量富含有机污染物与病原体的市政污泥。此类固废的传统处置方式包括填埋、焚烧等,对环境产生巨大负荷。然而,污泥限氧热解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实现碳的稳定储存,产物生物炭的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和多界面反应位点,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经济环保的出路。武汉岩土所环境土力学与工程...
H2O-NaCl-CO2三元混合流体在岩浆、变质和热液系统中很常见,在成岩和成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造山型金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矿化以多期H2O-NaCl-CO2±CH4流体叠加成矿为特征。衡量热液系统中流体相平衡和热力学性质(PVTx),对分析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早期大量的模拟研究,基于其简便性,多以H2O-NaCl和H2O-CO2二元系统近似描述地质系统中的热液...
H2O-NaCl-CO2三元混合流体在岩浆、变质和热液系统中很常见,在成岩和成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造山型金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矿化以多期H2O-NaCl-CO2±CH4流体叠加成矿为特征。衡量热液系统中流体相平衡和热力学性质(PVTx),对分析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气CO2 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重建地质时期大气CO2 浓度( p CO2 )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变与评估未来气候具 有重要意义。更新世(258~1 万年) 是地球气候模式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未来气候重要的类比期。南极冰芯记录的中晚更新世(80万年以来)的 p CO2 主要在180~280 ppm间波动,而在早更新世,根据海洋沉积物指标估算的多个p CO2 记录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
为了揭示低渗煤层气相压裂裂隙圈形态,采用球形震源理论建立了地震应力降和裂隙圈形态关系,并对山西高河能源公司山西组3号煤层气相压裂作业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微地震监测作为一种地球物理手段可以有效揭示气相压裂裂隙卸压圈形态;气相压裂裂隙卸压圈形态显示为不规则的椭球型,椭球的长轴和钻孔压裂段长度相当,短轴长度为8~20 m;气相压裂裂隙扩展的不规则性主要受控于高压气体破岩的不同步,煤(岩)的各向...
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近日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郭会荣教授团队的论文——高压条件下CO2在水溶液中的热扩散研究(Soret effect on the diffusion of CO2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high-pressure)。
为解决冲击地压常规解危措施中的难题,研发了冲击地压防治新技术,即液态CO2致裂。系统介绍了液态CO2致裂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验室中通过自主研发设备进行压力转化率测试,测试了不同孔壁和泄能头间距与爆破压力的关系,根据实验室研究成果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实践表明,液态CO2致裂无明火、可反复使用,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防冲手段。孔壁和泄能头间距越小,孔壁所受压力越大;间距为10~21 ...
CO2毛细捕获机制是CO2地质封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然而有关孔隙尺度下(微米极)超临界CO2毛细捕获的研究较少。采用高压流体-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开展超临界CO2条件(8.5 MPa,45℃)下CO2驱替水(排水)和水驱替CO2(吸湿)实验,采用高分辨率照相机采集CO2水两相流运动图像,并借助光学显微镜直接观测孔隙尺度下CO2毛细捕获特征。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
近年来,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来源,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工作总体侧重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改进与环境监测,对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还少有报道。本文采用模拟实验,选取储层页岩样品,在温度90 ℃、压力10 MPa环境下,开展了CO2压裂液页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主要探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常规水力压裂液以及后期超临界CO2的增注,造成的储层岩石矿物的变化以及返排液成分的变...
2016年5月23-24日CO2地质封存力学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on CO2 Geological Storage Geomechanics)在武汉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辑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
利用植物化石气孔参数重建地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是目前古植物与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银杏化石是恢复古大气CO2应用最为广泛的指示植物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古植物学界在中新生代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对于侏罗纪之前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关系的研究开展甚少。
Fluid geochemistry monitoring in the Azores involves the regular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gas discharges from fumaroles and measurements of CO2 diffuse soil gas emissions. Main degassing areas under ...
The study of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pplied to natural systems has provided improved knowledge of geochemical mechanisms of gas/rock dissolution in natural waters that are linked to gas–water and/or w...
应用金刚石压腔(diamond-anvil cell)实验技术,对草酸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草酸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而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将分解为CO2、H2O等气体。当成矿流体遇到破裂带或裂隙而发生减压沸腾时,可以使成矿流体中的有机络合物迅速发生分解产生大量CO2,从而造成金属元素在有利的空间沉淀、富集成矿。同时,实验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O2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CO2包裹体压力计的测定方...
通过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获取了民和盆地侏罗系煤系有机质各演化阶段的流体组成后,结合软件PVT-sim中的CS黏度计算模型对煤成烃的黏度演化进行了计算,并着重讨论了煤系有机质产生的CO2对煤成烃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烃类流体黏度与其相态密切相关,地质条件下液相黏度要较伴生的气相黏度高出一个数量级。随着演化程度的上升,煤成烃的气液黏度都在逐渐降低。压力为10~30MPa,温度为25~12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