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医文献学相关记录188条 . 查询时间(1.168 秒)
风湿病是指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肿大、变形、僵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包含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肩周炎、颈腰椎骨质增生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内经》称之为痹证、痹病,而以“风湿”命名则首创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金匮》立《痉湿暍病》篇(第二篇)及《中风历节病》篇(第五篇)专论风湿病,对风湿病的理、法、方、药...
《千金方》中有“真金”     千金方  孙思邈       2010/5/6
“千金方”(包括《千金方》、《千金翼方》),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千百年来经历代中医大家亲试有效而公认的临床名典,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必须取法遵循的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其中提出“大医精诚”的理念成为中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医德规范。“千金方”对中医治病、成为大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笔者将其归纳为“三高一低”,对当今中医医生及中医学生成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内经》“神明”观     内经  神明观       2010/5/4
“神明”一词,《内经》曾多处应用,计《素问》14次,《灵枢》2次,且专有《八正神明论》篇。然考其含义,则各随自然界与人体特性之异,乃有不同划分。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驰誉中医界有称“海内三张”者,又称“名医三达”、“三张三达”。“三张”各擅胜场:张山雷标识新论,张锡纯衷中参西,张生甫则在辨证论治中以知常达变独张一帜,为研习者所法程。在“三张”中,张生甫以其绩学醇厚,成名最早。
杂谈“明医”     杂谈  明医  名医       2010/4/30
“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亦未见载述。我翻阅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看到当时的名家严器之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余尝思历代明医,迴骸起死,祛邪愈疾……”,由此可见严氏对“明医”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这也是我所看到较早的“明医”词藻。
《内经》的“终始”观     内经  终始观       2010/4/30
《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坏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内经》的“天地”观     内经  天地观       2010/4/28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都指的是立足于大地、遥望于无际的星空这一广阔无垠的空间。
跬步不止 真积力久     跬步集  黄帝内经·素问       2010/4/28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高文柱教授《跬步集》的书名由此而来,记录了他数十年“跬步不止”的艰辛旅程;那么,他的学术成就同样可以用先哲的话来概括,谓之“真积力久”了。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国文明历经裂变与再造,奔突和自守,号中医为“国医”以自尊、自强,却面临生死存亡艰难之变局。中医之路,在于“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层层烟云,直指当下。
《内经》的“动静”观     内经  动静       2010/4/28
“动静”,《五运行大论》有专门论述:“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地者,所以载生长之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
《内经》教学 应关注实用性     内经  教学  实用性       2010/4/28
《内经》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内经》是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其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重要原则,从而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指出它是中医教育的“提高课程”,但对于“提高课程”的确切内涵,各高校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抓药”溯源     抓药  溯源       2010/4/28
年长一些的人到中药房去配药,称之为“抓药”。这中药明明是一剂一剂配的,怎么叫“抓”呢?“抓药”一词说来话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与唐代孙思邈有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