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2025条 . 查询时间(2.434 秒)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不断在世界各地Sturtian雪球地球后的沉积物(~660 Ma)中,发现地球历史上最重的黄铁矿,其硫同位素组成主要介于40‰-70‰,高于当时的海水(~26‰)。同时期,在我国华南还伴生着亚洲最大锰矿——“大塘坡型锰矿”。
锰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大宗矿种,不仅广泛用于传统冶金工业,也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关键原料。沉积碳酸锰矿床作为锰矿最为主要的产出形式,可用来揭示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当前,沉积碳酸锰矿床的成因存在直接沉淀和成岩转变之争。该争议直接导致对古环境反演解释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影响到对沉积型锰矿成矿机制的准确制约。因此,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来深入探讨沉积碳酸锰矿...
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释放不同俯冲组分交代地幔楔,造成地幔楔熔融,形成岛弧岩浆作用,是地球壳幔物质循环过程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同的俯冲体系,俯冲洋壳的年龄及热状态、俯冲沉积物的类型与厚度等因素的变化巨大,造成俯冲组分类型与来源的多样性及壳幔物质循环过程的差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岛弧岩浆的Mo同位素组成可以有效地指示其地幔源区不同来源的俯冲组分。然而,岛弧岩浆Mo同位素组成差别巨大(δ98/95Mo = ...
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尤其是新生代青藏高原古高度变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古高度重建方法主要有古生物、稳定同位素古高度计和团簇同位素温度计等。其中,稳定同位素古高度计方法最为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以及落基山等古高度重建工作中。
由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和条带状铁建造(BIF)构成的成矿系统为太古宙绿岩带中特有的成矿组合,是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和环境演化耦合作用的产物。该组合不仅是全球铜、锌和铁等金属的重要来源,而且记录了当时特定的构造、大气和海洋环境,因而,对其开展研究具有经济和科学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聚焦VMS-BIF成矿组合形成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两类矿床共生的时空分布、构造背景、物质...
李凌浩,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植物所多伦恢复生态学研究站站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成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含SCI60篇),主编或者副主编的专著6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恢复与管理研究组,主要研究领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
许振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适应性,揭示了我国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高温和干旱等)的适应过程及其控制机理,发展了多因子联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适应过程模型,为预测评估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曾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2007-2009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竞争性项目资助,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冯晓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以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到植物所工作。 2012年入选国家“国家引进人才计划”,2014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现任《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韩兴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IUCN亚洲区理事及人力资源政策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丛书》生物学科编委、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主编。曾获中科院科学管理创新奖。在Nature、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成矿省,金矿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120±5 Ma),与克拉通破坏有关。金矿石多发育微量的铋/碲矿物是它们的特色之一。铋(Bi)/碲(Te)矿物对成矿体系的流体成分、温度、Eh-pH、氧逸度和硫逸度等变化十分敏感,是刻画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理想矿物探针。然而,已有华北克拉通金成矿流体演化研究中对铋矿物却少有关注。就物理性质而言,Bi是最重要的低熔点亲铜元素(LMCEs)之一...
已知的大陆地壳组成中,早前寒武纪基底占据了地壳总量的75%以上。这些早前寒武纪基底主体由一套英云闪长岩 (tonalite)、奥长花岗岩 (trondhjemite) 和花岗闪长岩 (granodiorite)为代表的岩石组合构成。江博明等(1981)根据其首字母将这一岩石组合称为“TTG岩系”。TTG岩系占据了克拉通变质基底出露面积的80%以上,是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关键性地质记录。研究太...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深海中心研究员孙卫东团队在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前水岩反应和硼(B)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Lithos上。
白云石广泛见于各类地质样品中,如碳酸盐岩、大理岩和热液脉等。值得注意的是,白云石也是地幔来源的金伯利岩和碳酸岩等高温岩石的常见矿物,这些幔源岩石携带了深部地幔的信息、且常伴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如金刚石矿、稀土矿等)。据研究,以我国的白云鄂博、美国的Mountain Pass、澳大利亚的Mount Weld等为代表的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稀土矿床与火成碳酸岩关系密切。因此,白云石的氧同位素可...
褐帘石隶属于绿帘石族矿物,是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火成岩、变质岩和热液成矿体系中。由于褐帘石大量富集LREE、Sr、Th与U等微量元素,使得褐帘石U-Th-Pb定年与Sm-Nd同位素分析成为可能。因此,褐帘石在研究岩浆过程、变质作用、俯冲带物质循环及热液矿床成矿过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及广阔应用前景。
Re-Os同位素体系标准物质作为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计量标准,在分析质量监控、方法评价和仲裁分析中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因此,研制Re-Os标准物质不仅可提高Re-Os同位素分析数据的质量、推动地质分析技术与方法的开发,而且可为地质应用提供共同的语言和尺度。Re-Os同位素标准物质始于高含量的辉钼矿样品(HLP, JDC,见表1),后续逐步研制出中低含量的辉钼矿(8599)、蛇纹橄榄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