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动力地质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动力地质学相关记录158条 . 查询时间(0.79 秒)
In the work two aspects of thermal character are considered: first of all this is the connection of subduction phenomena with thermal life of the Caucasus on the basis of over interpreted data of magn...
Paleomagnetic studies ofDevonian carbonate rocks in the southernHoly CrossMountains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general aim being to verify the occurrence of hypothetical pre-Variscan rotations of theMa&...
采用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两种样品分解方法处理植物试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铝、钡、钙、铜、钾、镁、钠、铁等22个主、次量元素的含量,用两种前处理方法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比对测定值与标准值,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品分解方法对各元素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分解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植物样品中铝、铁、硫等元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干法灰化和微波消...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 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镍矿床。金川岩体主要由含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组成,岩相学观察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为了进一步探讨金川岩体母岩浆成分及其分离结晶过程,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结晶顺序及其电子探针成分,借助熔浆热力学软件“MELT...
通过江西变质岩透入性面理滑移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4 例观测, 发现其表面普遍存在纳米粒子层状结构, 并为三轴压力实验所验证. 在剪切滑移过程中纳米颗粒(直径f 40~95 nm)经过粒化-异化-分化, 个体形态有别, 结构层次分明. 这个纳米界限薄膜(层), 本质上是具有黏-弹性变形的摩擦-黏性(frictional-viscous)带. 在此微域条带中, 构造应力场-流变物理场-地球化学场...
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机动位移速度场及容许破坏模式, 推导出地基承载力上限解, 然后利用弹塑性力学知 识得出了滚石冲击压力以及滚石冲击深度的计算表达式。
台湾浅滩陆坡具有活跃的重力流机制,发育了壮观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是研究重力流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理想场所。自陆架前缘直至深海的马尼拉海沟,发育了三个地貌坡折(包括一个陆架坡折和两个陆坡坡折)。这些地貌坡折控制了重力(流)的启动和整个演化过程,控制了各种重力流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陆架坡折控制了重力滑塌的产生,第一和第二陆坡坡折则分别控制了重力滑塌体、碎屑流、浊流的转换。论文利用重力流沉积物波的波形...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 6 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 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 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 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 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 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 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
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ⅰ) 研究区SiO2≤55%的侵入岩主要为橄榄玄粗质系列岩石, 来自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物质发生低程度混染, 混染后的岩浆进一步发生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这些岩石; (ⅱ) SiO2 >55%的侵入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与埃达克岩(adakite)有许多类似地球化学特征, 如富钠, 高Al2O3, Sr, Sr...
大别山南麓暨江汉盆地北部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5个演化阶段: ①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 为陆缘海相碳酸盐岩(T1)-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沉积(T2-T31); ②晚三叠世中晚期: 抬升剥蚀, 反映挤压构造背景; ③晚三叠世晚期到早-中侏罗世: 为准平原化陆相含铁质结核细碎屑岩沉积(T33)、辫状河流相碎屑岩及含煤沉积(J1-2); ④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酸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旋回充填, 区域构造背...
通过干酪根分子级动力学模拟实验求取不同烃类组分(甲烷、C2—C5气态烃、C6—C13轻烃和C13+重烃)以及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o)的生成动力学参数. 然后结合四川盆地具体的地质条件, 对其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的生气强度进行估算, 从而为有效气源岩的定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华北克拉通基底可分为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和中部带. 西部陆块是由其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和北部的阴山陆块沿华北西部孔兹岩带在早元古代(~1.9 Ga)碰撞对接而成. 在~1.85 Ga, 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带发生碰撞拼合而形成现今的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
利用华北地区(105~124°E, 30~42°N)的地震P波速度资料和大地热流资料建立了华北岩石圈的三维波速分布及温度分布. 考虑了摩擦滑动、脆性破裂及蠕变三 种主要的流变机制在岩石圈中的作用. 计算了华北岩石圈流变强度及粘度的三维分布. 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强度和粘度有着明显的分层特征. 在应变率为 的情况下, 上地壳上部为脆性区, 下部有可能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中地壳可以是以脆性破裂...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坳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 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 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 mW/m2左右, 地幔热流约为20~24 mW/m2, 莫霍面温度为514~603℃, 热岩石圈厚度138~182 km.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 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
根据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的不整合和构造形成时间研究, 以及对典型井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沉积波动演化过程. 典型井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 在时间上, 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740±, 200±, 100±和 30±Ma的周期性波动过程. 沉积充填、盆地沉降和不整合分析证明盆地沉积相带的趋向呈周期性转换, 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逆时针迁移, 周期为200±Ma, 说明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