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生态学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1.542 秒)
生态工程系是2018年成立以来主要负责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环境与生态工程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硬、实践创新强的新型卓越人才。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缘起1957年建校之初,我国现代生态学奠基人李继侗学部委员移植于北京大学的生态与地植物学教研室。生态学系设置的生态学本科专业,是1977年在李博院士主持下,经教育部批准创建的全国第一个生态学本科专业。生态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山东大学教育部南水北调东线河湖生态健康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于2019年,系山东大学设在中国北方最大淡水草型湖泊——南四湖的野外试验站,野外站学术带头人为国家杰青张建教授。野外站紧密围绕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需求,初步建成了由试验观测场和观测样地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试验观测体系,形成入河口-湖滨带-湖区等不同生态系统全方位、系统化、网络式的监测分布格局。野外站主要针对跨流域调水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是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基础上成立的,源于1989年的农业生态教研室。本学科于1992年设立生态学硕士点,1996年建立生态学博士点,是我国最早获得生态学博士点的两所农业院校之一,也是国内较早专门开展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工程的教学研究单位。2002年首次招收本科生,首批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超过60%。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教辅人员1人,教...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6月,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洲中部温带荒漠、极旱荒漠和典型荒漠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和蒙新荒漠的结合部,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南北两片,...
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成立于1961年,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15133.33 公顷。根据2000年国家林业局批复的总体规划,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其中核心区 4891.3 公顷,缓冲区 3668...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与浙江农林大学校园融于一体,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占地面积约2200亩,与学校“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以此服务与引领社会”的办学使命高度契合。
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湿地公园地处南岭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其主体荔江干流是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桂江一级支流,也是荔浦的“母亲河”。公园总面积699.99 公顷,湿地面积391.28公顷,湿地率55.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以下简称鄱阳湖站)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鄱阳湖站地处江西省庐山市,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08年合作共建,201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观测网络(CERN)观测站,2020年正式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鄱阳湖站以建设成为国家湖泊湿地科学综合研究...
黄海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依托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利用地方湿地资源,深入开展教研和科普活动,助力黄海湿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主办全球大学生湿地论坛、全国“文化与世界遗产日”、世界湿地日、发行科普歌曲等科普活动;创建江苏省同心共筑生态梦教育基地、盐城科普共同体等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科普团深入社区、学校和湿地博物馆等开展科普宣讲500 余场次...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横跨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区),距南宁市区76公里。保护区总面积16994.0 hm2,森林覆盖率达98.9%,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4 m,为广西中南部最高峰。保护区是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
海洋生态环境科普馆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隶属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2014年全面建立,是集海洋生物调查样品收集、标本收藏、多样性研究、及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多功能样品库和标本库,是目前监测中心及大连市重要的海洋生物科普宣传基地。基地主要分为“海洋生物样品库”、“海洋生物标本库”和“藻种库”。“海洋生物样品库”主要负责对海洋生物样品的收集、储存和应用,起到了...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海珠湿地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有着“广州绿心”的美誉,总面积约869公顷,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城市内湖湿地、河涌湿地和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交错的复合湿地,积淀了千年果基农业文化精髓,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获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位于肇庆市城区北侧,背依雄伟的北岭山,距离广州市约90公里。公园范围包括七星岩景区和东调洪湖。公园总面积93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77公顷,以湖泊湿地为主,同时还包括森林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及内陆岩溶洞穴水系等多种湿地类型,是广东省西江流域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发...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由中国旅游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组织,是发展我国旅游生态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旅游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主要运用生态学、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把人类的旅游活动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