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西方哲学史 >>> 古西腊罗马哲学 中世纪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17、18世纪欧洲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俄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西方哲学史相关记录248条 . 查询时间(1.099 秒)
寇爱林,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执教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哲学、宗教学、无神论与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陈嘉明教授,1989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编。担任中国知识论学会会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哲学分析》杂志编委、《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编委、《德国哲学》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受聘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
佘诗琴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的研究方向:荷尔德林、德国唯心主义、海德格尔、意识哲学、主体哲学、诗学、悲剧理论。其他研究兴趣: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诠释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法国后现代哲学等。科研项目:1.参加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哲学系系主任Marcus Duewell合作的中荷合作项目:生命伦理论域中的人类尊严:中国和西方(Human Dignity in the context ...
曹剑波,湖南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厦门大学性别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知识论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七届理事;福建省哲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知识论、怀疑主义哲学、实验哲学、女性哲学、道德哲学、宗教哲学、心灵哲学等。发...
周建漳,1954年生人,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论文:“道德人”:计划经济行为主体的制度假设分析。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反思。“善”的两个维度:存在境界与礼俗要求。“私人语言”及其形上根源。目的论视野与历史意义问题。历史与假设。历史与故事。
车辕,男,1987年生,山东泰安人,哲学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见习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
杨玉昌,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他的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叔本华研究,尼采研究,哲学咨询与哲学治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有:《从基督教到东方宗教——论叔本华的宗教转向》(《学术月刊》2004,2),《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后现代”——论道对儒墨的解构》(《河北学刊》2008,6),《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与柏拉图的理念》(《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等;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哲学课...
黄敏,1972年3月,生于湖北省十堰市。专业兴趣:早期分析哲学、知识论、欧洲早期近代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论文:1.思与真——论弗雷格的“思想”概念,《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2.作为先验论证的私人语言论证,论文,《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3.后相对论时代的先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6期。4.认知推理的直觉相关性,载于《认知视野中的哲学探究》,洛伦佐.玛格...
李猛,1971年生,副教授,哲学博士,系主任助理。研究领域: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早期现代哲学。近年科研项目:中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自然法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兴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自然法学说及其中世纪背景,教育部青年项目。
韩林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1月生,内蒙赤峰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也偶尔涉猎中国哲学,特别是庄子哲学。主要成果目录:《<逻辑哲学论>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解读》、《分析的形而上学》、《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
先刚,1973年12月30日生,四川泸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专著:4)先刚《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谢林<哲学与宗教>释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先刚《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哈佛燕京学术丛书),2014。2)先刚《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Gang Xian...
刘哲,1977年生,副教授,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图书馆哲学分馆馆长。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和法国现象学、心灵哲学和主体。近年科研项目:梅洛-庞蒂与唯心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吴天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9年生,贵州安顺人。2007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哲学所,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古希腊罗马哲学、教父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尤其关注这一时期心灵哲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致力于重构古代和中世纪历史文本中的哲学论证,为当下的反思开拓新的思想资源。已完成专著《意愿与自由:奥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着力探讨奥古斯丁意愿概念的心理维度...
刘彬,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为科技与社会发展。
杜丽燕,1978年初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法治委员会委员、北京九三学社法治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基地兼职教授。国际伦理学会和人道主义学会会员。主要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曾出版过专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合著)、《皮亚杰的挑战》、《皮亚杰》;译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