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相关记录3463条 . 查询时间(0.674 秒)
近日,《癌细胞》在线刊发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马骏团队牵头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鼻咽癌临床大数据分析,针对现行国际通用的AJCC/UICC鼻咽癌第八版临床分期系统,首次提出修订建议,有望被新版分期系统采纳,指导未来全球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5岁的黄先生对自己稳定的病情很欣慰。抗癌5年,他和众多不幸的癌症患者一样,奔走于各大医院,只为争取更多生的机会。万幸的是,他倾尽时间和精力,终究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身体现在恢复到了和生病前差不多了”。
美国希望之城下属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创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朝一日可用更少的血、更早地发现各种癌症患者。研究论文发表在24日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2024年1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戚炜课题组在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题为“BMP-ACVR1 Axis is Critical for Efficacy of PRC2 Inhibitors in B-Cell Lymphoma” 的研究论文,阐明了PRC2抑制药物通过激活BMP-ACVR1通路抑制B细胞淋巴瘤生长的新机理。
2024年1月14日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在西安正式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为中国抗癌协会新成立的专委会致辞,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主持。
2024年1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教授陆舜牵头开展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Ⅲ期研究(NEOTORCH)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这成为全球首个登顶JAMA主刊的肺癌围手术期(涵盖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研究,树立肺癌围手术期治疗新标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肿瘤,发病率高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虽然新药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缓解深度,但研究表明,即使是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体内仍可能残留相当数量级别的肿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MRD)。
喜报!肿瘤科 、血液内科,入选2023年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4年1月13日,胸腺肿瘤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巡讲及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巡讲在益阳召开。
目前对乳腺癌采取的诊断方法主要基于影像学技术、组织活检技术和基因筛查技术,这些技术虽然成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而急需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跨膜蛋白,在约20-25%的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HER2过表达会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和攻击性,并可能与乳腺癌复发可能性的增加和预后较差有关。大量证据表明,在早期对HER2进行精准的检测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
“人体细胞也有生命周期。细胞衰老凋亡后,细胞内的物质会渗透出来。其中,DNA会随之‘崩裂降解’,进入血液,成为游离DNA。”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肿瘤细胞的游离DNA和正常细胞的游离DNA有所不同,这就给了我们探测肿瘤细胞的机会。”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能够“捕获”痕量DNA并可对其进行精准测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子检测产品得以应用于肿瘤诊疗,为...
随着肿瘤医学领域的研究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和涌现,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化疗导致的呕吐,是最为常见的毒副作用,也是肿瘤科医生患者最为关注的不良反应。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牵头启动的呕吐规范管理项目中,汾阳医院肿瘤科经过2年多不断完善及落实,顺利通过评审,并于2023年6月16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第六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癌...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与张欣研究员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电子顺磁共振,提出了一种“溶剂自碳化-还原”策略,制备出超高原子密度的单价态铜单原子纳米酶(Cu SAE),可用于肿瘤自级联催化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年12月17日,在湖南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23年湖南省CINV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项目回顾暨2024年创建启动会上,益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与其他6家单位成为湖南省无呕示范病房首批通过单位,被授予第一批“全国CINV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转化医学中心秦岭、赖毓霄研究员团队,围绕骨肉瘤(OS)术后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骨缺损部位早期抗菌、抗肿瘤,长效促成骨的阶段性治疗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种时序性多功能3D打印MgO2/PLGA支架,该支架可实现阶段性序贯控释镁离子(Mg2+)和活性氧(ROS),具有早期预防肿瘤术后复发、抑制细菌感染和长效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时序性多功能。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