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土力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岩土力学相关记录279条 . 查询时间(2.831 秒)
近日,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发布,武汉岩土所博士生李欢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成为本所获此殊荣的第三名研究生。李欢,男,2017级博士研究生,博导为杨春和院士。该生硕士毕业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硕导为本所校友丁秀丽研究员。博士在学期间,李欢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构建超大型储气库的基础性研究及盐岩细观力学特性研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特殊土土力学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考虑复杂应力及应变路径的冻土三维亚塑性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冻土的亚塑性刚度矩阵。随后,基于同一套模型参数,利用模型对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常平均主应力三轴试验、偏平面上圆周应力路径纯剪试验、静水压力压缩试验及侧限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突显了所建立的亚塑性模型在描述复杂应力及应变路径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原来碳封存场地诱发地震风险的交通信号灯指示评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提升自适应交通灯系统以管理流体注入诱发地震风险的新框架。针对注入诱发地震的几种不同机理(图1),区分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的现有方法以及交通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现存的局限,通过对机器学习在目前诱发地震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机器学习确定交通灯系统中阈值震级的基本框架(图2),并结合一些相似...
近期,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王生维教授团队在岩石力学领域著名期刊《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上发表题为《Geometry and Filling Features of Hydraulic Fractures i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based on Subsurface Observations》的研究成果。该文通过...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含节理花岗岩剪切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进行研究。室内实验中,对6个含天然节理花岗岩试样分别在1.9-20 MPa的法向应力条件下进行剪切(图1),获得不同应力条件下花岗岩节理渗透率演化规律。随后基于离散单元法对该实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图2),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微裂纹演化过程,揭示渗透率演化机理。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春苗研究团队利用基于边坡水文和土力学耦合的流域尺度降雨型滑坡数值模拟手段,揭示了单次降雨事件中降雨强度动态变化特征对降雨型滑坡发生运移和危险性动态演进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以“降雨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影响滑坡发生发展和危险性动态演进(Rainfall intensity temporal patterns affect shallow landslide trig...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与多个油气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利用Python语言开发了一个名为AEEA Coupler的搭桥软件,无缝链接在力学领域内和油气领域被广泛认可的ABAQUS软件和ECLIPSE软件,从而实现场地级THMC多物理场序列耦合模拟计算。AEEA Coupler通过直接调用ABAQUS软件前后处理中的相应模块,大大提高了耦合计算的运行效率。AEEA Cou...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我所杨春和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石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8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技术奖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岩石微观结构特征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岩石的不同微观结构特征通常来源于其含有不同含量、分布及取向的孔隙。根据形状来分,孔隙一般分为圆形孔洞和扁平状的微裂纹。前人研究表明,相较于孔洞,微裂纹变形对外力更为敏感。微裂纹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岩石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特征。然而,在室内试验中很难获取微裂纹信息,特别是应力作用下微裂纹的演化过程。波速监测是反演岩石微裂纹演化的重要手段,在围压作用下,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9年度院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武汉岩土所李海波与李邵军两位博士生导师榜上有名。李海波指导的李晓锋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李邵军、江权共同指导的崔洁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超临界流体的地层注入显著降低封存场地的有效应力,引起的超压可能影响场地内部断层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断层活化或地震活动。根据储层内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及规模,结合其形成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将诱发地震分为三类:(1)储层内部局部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导致有效应力降低,产生裂隙,此类地震震级多小于3级。(2)储层内部抽水引起孔隙水压力降低,并在多孔弹性介质中传递至周围区域,在数公里范...
第14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2019年9月13-18日在巴西伊瓜苏召开。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主办,每四年举办一次。我校水利系河川枢纽与建设管理研究所杨强教授作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SRME)推荐的候选人,在15日召开ISRM理事会上顺利当选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此前只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和何满潮院士出任过该职。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胜利油田G89区块地下1000米处遇到的三类断层接触模式。渗透率低于储层的断层带对厚储层中的渗流影响显著,当断层穿透不同储层时,对层间的水力起到连接作用。该研究重点讨论这种层间水力联系在三类不同断层接触模式中对断层活动的影响,分别对三类不同断层接触模式建立数值模型(图1),研究各模式下断层的力学稳定性和诱发地震风险。
裂隙岩体的冻胀破坏是寒区岩土工程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低温及冻融循环条件下水→冰相变与水分迁移产生的冻胀力引起岩体内微裂隙与贯通,从而导致灾难性破坏。因此,揭示裂隙岩体内冻胀力演化规律对维护寒区岩体工程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水→冰相变理论和未冻水含量对冻胀力影响,而其他影响冻胀力的因素(如岩石和冰的强度参数)关注较少的现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含...
深部地下工程在爆破开挖、地震作用下的岩体开裂破坏实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准确分析模拟其过程需要建立岩石动态开裂破坏过程的连续到非连续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经典细胞自动机方法计算无需组装总体刚度矩阵,极大节省计算内存,但是计算效率相比传统有限元等方法有所降低,因此,在传统的连续到非连续细胞自动机方法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智能岩石力学课题组建立了岩石动态开裂破坏过程模拟分析的快速连续非连续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