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物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矿物学相关记录222条 . 查询时间(2.538 秒)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大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但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经发生了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2023年3月23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氧气(O2)是人类与动物呼吸的必需物质,但在早期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直至第一次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24.5–23.3亿年前)之后,大气中才开始有氧气的积累,此后出现了真核生物等复杂生命。因此,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是解译地球宜居性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键。
氧气(O2)是人类与动物呼吸的必需物质,但在早期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直至第一次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24.5–23.3亿年前)之后,大气中才开始有氧气的积累,此后出现了真核生物等复杂生命。因此,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是解译地球宜居性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键。
氧气(O2)是人类与动物呼吸的必需物质,但在早期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直至第一次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24.5-23.3亿年前)后,大气中才开始有氧气的积累,此后出现了真核生物等复杂生命。因此,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是解译地球宜居性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键。
中国黄土高原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地区,由于其丰富的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动力学,使中国黄土高原地表水体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体一样,具有高pH值、高浓度的Ca2+和溶解无机碳(DIC)特征。中国黄土高原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的独特水化学特性可能具有较大的生物碳泵(BCP)潜力,这种机制可以改变水体C、N和P的可利用性,影响浮游植物的结构或组成,进而改变富营养化状况和浮游植物丰度,以提高初级生产力(...
磁铁矿通常涉及古磁场以及地外生命等重大科学问题,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备受学者关注。月球表面极端的还原环境使得月壤中的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Fe2+)和零价铁(Fe0)为主,在阿波罗时代仅有非常少量的三价铁离子(Fe3+)及其赋存矿物被直接探测到。随着样品分析以及遥感探测技术的提升,大量数据指示了月表Fe3+的分布,对阿波罗月球样品的进一步分析也确认了月表存在磁铁矿和玻璃质等含Fe3+的物质,然而这...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和一里坪盐湖(“四湖区”)锂资源高度富集,是盆地内最重要的卤水型锂矿分布区。长期以来,尽管对这些卤水型锂矿的物质来源形成许多定性认识,但对各主要物源的贡献缺乏定量化评估,同时,对溶解态锂在表生环境中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也缺乏深刻理解。
2022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孟郁苗和中南大学地信院谷湘平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瑞忠锗矿,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全票批准,编号IMA2022-066,英文名为Ruizhongite,矿物缩写为Rzh。该新矿物以对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中科院院士胡瑞忠命名,是关键金属锗的独立矿物,产于华南低温成矿省的四川...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孟郁苗和中南大学地信院谷湘平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瑞忠锗矿,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全票批准,编号IMA2022-066,英文名为Ruizhongite,矿物缩写为Rzh。该新矿物以对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中科院院士胡瑞忠命名,是关键金属锗的独立矿物,产于华南低温成矿省的四川汉源县乌斯河铅锌矿...
2022年9月26日,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课题组与美国田纳西大学黄士春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发表了题为“CO2-Rich Rejuvenated Stage Lavas on Hawaiian Islan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通过夏威夷三个洋岛(图1)的火山岩化学组成和橄榄石Ni、Ca、Mn元素分配规律,揭示了夏威夷...
由于黏土矿物结构复杂,人们对黏土矿物的晶体生长机制、不同矿物间的演化规律以及矿物表面反应性的结构本质等问题缺乏认识,从而制约了黏土矿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5年12月,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重要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巴黎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该公约约定,将全球本世纪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相比前工业化时期)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1.5摄氏度)以内。我国已郑重承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关乎人类命运之重大问题上的担当。为此,科技界和产业界正积极开展CO2捕集、利用和存储技术...
管状埃洛石(Al4[Si4O10](OH)8·4H2O;HNT)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火山灰风化壤、风化壳淋积层等表生环境中、自然界产出丰富的粘土矿物。它是一种TO型的二八面体层状硅酸盐,属于高岭石亚族;其结构单元层由一层硅氧四面体片(T层)和一层铝氧八面体片(O层)组成,结构单元层间为水分子;因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尺寸不匹配,而发生卷曲形成中空管状结构。管状埃洛石的粒度极细微(管径通常仅数十纳米;Y...
2022年4月11日,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傅正义院士团队平航副研究员在材料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为揭示生物矿物内预应力的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成果在《科学》上发表。据介绍,自然生物物质制造过程是数十亿年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在室温完成结构形成过程,得到独特的微结构和优异性能(如贝壳、牙齿、骨头等)。傅正义团队认为,自然生物物质精妙的生物制造过程值得学习,用于发展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