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4899条 . 查询时间(3.878 秒)
2024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杜蔚、副研究员杨晶,在《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上发表研究成果,总结回顾了地外陨石样品和返回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二氧化硅高压相的类型和动力学形成机制,探讨了嫦娥五号样品中发现的首个新矿物嫦娥石的地球化学成因。该工作揭示了寻找、鉴定和研究高压矿物以及新矿物对月球和行星科学发展的意义...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Δ47)具有独特的温度指示特性,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地质时期的碳酸盐沉积物容易受成岩蚀变作用的影响,导致其Δ47发生重置而无法准确反映原始碳酸盐沉淀时的环境温度。对此我们有必要理解Δ47如何响应一些关键的成岩蚀变作用如固态重排和重结晶中的同位素效应。剖析这种响应规律或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Δ47温度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应用蚀变碳酸盐...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法明课题组在副热带南太平洋影响厄尔尼诺(El Nino)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副热带南太平洋对El Nino海温异常传播方向年代际变化的调制机理,这对丰富ENSO理论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成果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
2024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黄海海域搭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完成海上试验验证,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记录,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沉积物取样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空白。
1万年以来随着地球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气候的转暖湿润和长江三角洲的逐步形成,使得长江下游地区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依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证据,该地区史前新石器人类历史只有7000余年的记录,与周边钱塘江、长江中游及淮河流域距今10000—8000年的众多史前文化形成鲜明反差。此外,研究区沉积环境受到过开放性河流—海洋作用的频繁波动干扰,加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其连续且年代框架...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杨阳特任研究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及塔尔萨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对北冰洋Gakkel洋脊西部火山区和中部弱岩浆活动区267件玄武岩样品(图1)的系统研究,发现Gakkel西部发育正常厚度洋壳的区域,主要产出亏损的N-MORB,且其岩浆组成从西到东显示出系统的地球化学变化,揭示了地幔逐渐亏损,部分熔融程度逐渐降低的过程。而Gakkel中部洋壳极度不发育出现...
研究月壤的物源对于认识月表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物质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斜长石是月壳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早期的研究利用月壤中的碎屑斜长石的An值频谱来示踪月壤的物源。然而,月表不同岩石类型(如高地斜长岩、镁质岩套、月海玄武岩等)中的斜长石An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相互重叠(图1),仅依靠斜长石An值来示踪月壤物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4年3月6日,微生物学领域旗舰期刊mBio刊发了题为"Deep-sea in situ and laboratory multi-omic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ulfur assimilation of a deep-sea Chloroflexota bacterium”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绿弯菌门(Chl...
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矿物,广泛分布于多种岩石类型和热液矿床中。其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是反演岩浆-热液演化历史、示踪成岩成矿过程和指示沉积物物源的有效指标。电气石具有高的B含量,使其成为开展原位B同位素分析的理想矿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电气石含有中等的Sr含量和极低的Rb含量,具有开展原位Sr同位素分析的潜力。基体匹配的天然电气石标样是开展微区B-Sr同位素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国内外各实验室报道的电...
钼是一种多价态难熔且中等亲铁元素。自然界不同样品存在较大的Mo同位素分馏。例如,相对于Mo标准溶液NIST SRM 3134,硅酸盐地球和大陆地壳的 98/95Mo分别为-0.20‰和0.00‰-0.40‰;黑色页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具有相对较重的Mo同位素(-1‰ – +2‰)。代表俯冲板片的洋中脊玄武岩型榴辉岩具有相对较轻的Mo同位素(-1.0‰ – -0.13‰);俯冲沉积物通常具有轻但相对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着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最终以植物诱导的各种反馈影响着大尺度的气候波动和变化。光合作用生化过程的数学表达(FvCB模型)是所有陆地生物圈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叶片光合作用潜力是该模型中最为关键的生理参数之一,其时空变异和关键环境变量的动态主导着各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调控个体尺度的植物生长,也直接决定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和能量循环过程。然而,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和...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徐向荣团队在基于陆海统筹思路下珠江口有机磷阻燃剂生态风险防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Occur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
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地幔的化学组成随着相应的地质事件和地质过程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地幔及其派生熔体的地球化学成分记录了大量的地球演化信息,是地质学家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其中,地幔交代作用对地幔的矿物组成以及地球化学成分的改造均有重大影响。因此,限定地球化学指标在地幔交代过程中的行为及交代地幔的地球化学组成,是利用该指标的基本前提条件。
甲烷(CH4)是最简单有机物。一方面,它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提供了全球能源总消耗量的20%;另一方面,它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大气温室气体,其增温效应在百年尺度上是二氧化碳的28倍。此外,甲烷还是生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被视为生命起源的一种示踪剂。因此,明确甲烷的形成和演化对于预测全球能源储量、评估大气甲烷收支和探索生命起源等至关重要。
全球山地森林多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干扰。地震过程释放出巨大能量。地震波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树木茎干、枝或根断裂、扭曲等物理损伤,并通过改变立地环境如土壤结构、水文条件、营养状况、竞争强度等,间接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出现长期生长释放或抑制的现象。然而,立地环境变化与气候波动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相互耦合难以分离,但对于地震干扰对全球山地森林树木生长影响的空间格局及恢复过程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