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记录202条 . 查询时间(1.018 秒)
新时代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党重视理论,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小组关于“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的读书小组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读书小组资助计划。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第一百零一个生日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主题展于教三楼C区一层大厅正式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西北民族大学与甘肃省委宣传部达成共识,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第三批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列其中。
经过长期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顺利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的通知》,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河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5月1日下午3:00,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2020级、2021级博士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了第36期读书报告会。本次读书报告会的汇报者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的博士生娄宇婷。2021级博士生德力海主持本次读书报告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已经五周年了。五年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此为指针,展开热烈深入的探讨,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表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设想,形势令人鼓舞。这里,我想就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讲几点认识,和同行们讨论。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到“学习”问题时,提出“中国作风和...
现代性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哲学表征,资本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能够处于现代性之中却超于现代性之上?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资本形态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驾驭传统的资本逻辑,既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又克服资本的生产性矛盾,同时避免陷入资本形而上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资本为基本标识的中国现代化,为人类社会走出现代性困境,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了可行性方...
侯衍社、侯耀文在《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撰文指出,哲学关于“现实”的讨论,有着长远的思想史渊源。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家们对“现实”的探讨有着接续性的思想史传统。马克思的现实哲学延续了西方现实哲学思想史发展逻辑,直接汲取了德国古典现实哲学思想,在批判与超越中实现了现实哲学的变革。与黑格尔从绝对精神抽象地谈论“现实”和费尔巴哈从纯...
马克思对近代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但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没有现成的认识论。为了发现和建构马克思的认识论问题,需要依托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遗产。康德用“综合”概念来说明人在认识过程中如何建立起主客关系的统一性形式,借助康德的这一“综合”概念,我们得以建构起马克思的新认识论问题,即“通过社会劳动实现的综合”。黑格尔则开启了对认识论问题的历史分析,并提出了主客同一性概念,借助黑格尔的这些理论...
从北京大学旁听生到一名共产党员。潘梓年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在父亲的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受辛亥革命影响,潘梓年对新知识和新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要外出求学,先后到上海的私立大同学校和龙门师范就读。但作为长子的家族责任感使潘梓年牺牲自己的前途,在读完书后回到家乡任教,一边照顾老人,一边为二弟潘菽挣取学费,使二弟有了读书的机会。1920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潘梓年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在北京大学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谈到“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时指出,“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的重要要求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其中,前瞻性思考是前提。如何把握发展大势,真正实现前瞻性思考?恩格斯写作的《波克罕〈纪念1806—1807年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以下简称《引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