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国际动态 动物学相关记录1159条 . 查询时间(1.679 秒)
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作为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核心团队,在陈小勇研究员的带领下,已在缅甸完成了多次水生生物多样性考察。该团队于2015年在缅甸北部红岗野生动物保护区(Hponkanrazi Wildlife Sanctuary)的考察中,在迈立开江水系溪流采集的一批异齿鰋标本。经过系统的形态学对比,证明这批标本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命名为红岗异齿鰋(Oreogl...
蝴蝶迁徙可飞越撒哈拉     蝴蝶  迁徙  飞行       2018/9/20
小小蝴蝶能飞多远?一项新研究显示,小红蛱蝶每年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来回迁徙,其间两度飞越撒哈拉沙漠,总里程最长达1.2万公里。
麻雀哼唱千年老歌(图)     麻雀  音节  曲调       2018/9/20
有些人可以把他们的传统追溯到几十年前;而沼泽麻雀已经将其歌声传递了1500多年。2018年6月2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并非唯一长期保持这种行为的物种。
美国大猩猩基金会2018年6月21日说,46岁雌性大猩猩“可可”19日在睡梦中去世。“可可”熟练掌握美式手语,改变人们对动物智商和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能力的认识。
“凶残”杀人蜂(又称非洲蜜蜂),以巨大毒性和凶猛攻击闻名,它们的战斗特性可能来自一种神经肽。生物化学家追踪了这些蜜蜂“杀手”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结果发现,一种在非洲杀人蜂中存在较高水平的化学物,可以使不那么凶猛的蜜蜂变得“残暴”。而这些化合物也可能让其他动物更具攻击性。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最近实现了世界首例冷冻青蛙心脏复苏实验。据介绍,前景研究基金会正在研发可使人体组织和器官无限期保存并保持活力的技术。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已实现了对零下196摄氏度下保存了45个昼夜的冷冻青蛙心脏进行复苏。此外,科学家还成功地将在零上4摄氏度下保存了24小时的大鼠心脏恢复了功能。前景研究基金会强调,在此之前,现有技术只能做到将心脏保存不超过6个小时。
蜗牛缩进坚硬的壳里就能免于被捕食?不一定。一支国际联合科考队在南美亚马孙雨林中发现了5个蛇类新物种,它们可以利用独特的下颚和牙齿将蜗牛身体从壳里“挖”出来。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来自厄瓜多尔、秘鲁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位于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这些奇特的小型蛇类。
一项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为了躲避人类的干扰,全球多种野生哺乳动物正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夜间活动,表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对中美洲云林中的树蛙和其他两栖类动物的快速且不明原因的死亡感到困惑。当爬行动物学家意识到世界各地两栖动物的数量均在减少,且一些物种濒临灭绝时,他们的担忧随之增加。直到1998年,他们才发现了罪魁祸首:一种被称为蛙壶菌的真菌会损害皮肤,导致这些两栖类动物心脏衰竭。但该真菌起源于何时何地却是个谜。现在,蛙壶菌的四个遗传谱系已经知晓,其中欧洲、非洲和巴西各有一个谱系,但致命且易...
据法国媒体“Europeanscientist”报道,近日,法国埃松省布吕努瓦市的“适应进化机制”实验室在科学杂志《生物学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严格控制摄入的热量能够大大延长倭狐猴寿命。
科技日报北京5月3日电,一个欧洲科学家团队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医学论文称,他们仅利用小鼠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培育出了类似早期胚胎的结构。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关于早期发育的细胞培养模型,有助于阐明支撑这一重要生命阶段的关键过程。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合作伙伴利用无人机投放不育蚊子的测试取得成功。该技术有望于明年在巴西推广,控制传播寨卡病毒和其他疾病的蚊虫数量。
蝙蝠是夜间环境里最大以及最引人注目的哺乳动物之一。最新对蝙蝠视觉分子基础的研究表明,蝙蝠视觉进化与蝙蝠生态之间存在联系,但这种视觉能力的具体性质和程度尚未确定。此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贝琳达·张(音译)及同事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为更好地捕捉蝙蝠视蛋白基因中的生态多样性,对其眼睛转录组进行了测序,从而发现了重要证据,表明回声定位能力和觅食栖息地的选择影响了不同波长的蝙蝠视觉...
蝙蝠是夜间环境里最大以及最引人注目的哺乳动物之一。最新对蝙蝠视觉分子基础的研究表明,蝙蝠视觉进化与蝙蝠生态之间存在联系,但这种视觉能力的具体性质和程度尚未确定。
《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两篇论文分别报告了美西螈和真涡虫的基因组,揭示了二者再生能力背后的遗传学基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