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 地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地理学相关记录7861条 . 查询时间(1.057 秒)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恒星研究员、田乃满博士、李郎平博士、中心教师刘洪江教授、彭建兵院士、崔鹏院士、周成虎院士、John J. Clague院士等合作撰写的论文“Poverty control policy may affect the transi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in China”,在Nature子刊Humanities & Soci...
2022年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内均有导师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是广受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其中,城市空间快速扩张通过生境转换、退化、破碎化和物种灭绝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但未来城市扩张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影响效应却缺少深入理解。
近几十年来,国家通过多项扶贫措施,特别是2013年以来的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贫困人口居住在地质灾害多发的贫困山区。在扶贫政策驱动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灾害损失关系的变化尚不清楚。为了明确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分布的影响及产生机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兰恒星、田乃满等人,以中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9-2017年间地质灾害风险的变化。研究发现:...
杨武(https://person.zju.edu.cn/en/wyang),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环境过程所副所长,浙江大学-航天创智智慧生态与绿色发展联合研发中心(筹)主任。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地方重点项目十余项,同时作为技术负责人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提供支撑。课题组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
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2022年3月22日公布了2022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七七级校友,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王亚平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
种子休眠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对于提高种子植物生存和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对于种子休眠的生态和进化意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然而,目前关于种子休眠的全球生物地理格局、古环境的影响、休眠转变的进化作用以及不同生活型适应策略差异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 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动态研究组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汇总了全球12743种种子植物的分布记录、休眠数据,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着重探究下列科学...
近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研学工作组承办的“2021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暨地理研学社会调研大赛”评选工作落下帷幕。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学子报送的10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和优秀奖1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2021年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知识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等部门的重视,并随提案答复信一起寄来了新的中学生物和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征求意见。经过调查研究,今年两会,童金南建议将中学“地理”课改为“地球”课 。
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学地理原创试题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此次大赛是面向初高中地理教师、教研员、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师生的创新性比赛,旨在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制原创试题,更好地促进中学地理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使地理教学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
2022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2年度工作会议以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体部署,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聚焦主责主...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教研函〔2022〕1号),南京师范大学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地理学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地理信息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产业链纵向上下游不断拓展,横向要素配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平台搭建、应用服务创新等不断参与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地理信息产业链协同治理参与推动实现整体智治的新路子。
人体舒适度与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力密切相关,除生理心理等个人状态外,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改变人体平衡功能,能极大地影响人体舒适度。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人体舒适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发生改变?未来中国人体舒适度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化呢?
陈丁江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兼任Journal of Hydrology期刊Associate Editor、中国土壤学会理事、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项,以独立第一/通讯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