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459 秒)
岳晶晶,女,教授,福建省A类引进博士。2015年在兰州大学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在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泉州市科技局项目等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4项。目前主要从事以木瓜、菠萝为主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基因组及其生物学性状研究,对番木瓜的不同品种的基因组以及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以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截止2021年12月)。
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基因组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六大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之一,实验室建筑总面积约3800m2。
2021全球农业基因与遗传学高产作者及高质量论文排名。论文涵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基因与遗传学分类的基础性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该分类下的科技论文涉及对农业相关物种的基因结构、功能和特性以及遗传特征的研究,也包括农业相关物种的可遗传性状、群体遗传学、多态性的频率和分布等的研究。该类别更强调基因作为一个单一功能单元的研究,以及基因对整个生物体影响的研究
2022年5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基因组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 SunUp and Sunsetgenomes revealed impact of particle bombardment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nd domestication history i...
2022年3月7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的题为“The spinach YY genome reveals sex chromosome evolution, domestication,and introgression history of the spec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破译了菠菜超雄体(YY基因型)基因组,组装出X/Y性染色体单倍型,提出菠...
郑平,女,博士,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任职于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多组学分析和组学大数据挖掘等相关研究,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高校联合资助)项目1项;先后参与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山东省联合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纪宠辉,男,福建三明人,博士,副教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B类)。200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获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2014-2020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进入福建农林大学工作。主持或参与福建农林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基金、美国农业部基金会以及比尔盖茨基金会等项目。在《Nature Bio...
蔡汉阳,男,特聘副教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殖发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在PlantCell(1篇),CurrentBiology(1篇),PNAS(1篇),NewPhytologist(4篇),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1篇),iScience(2篇)等SCI杂志上发...
张惠莹,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教育部第五轮海洋学科评估专家,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科技特派员,AlgalResearch和FrontiersinEcologyandEvolution审稿人。硕博连读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在清华大学从事2年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11项,主要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
庄宇慧,女,博士,副教授,2021届福建省教育科研类引进生。2021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年8月入职福建农林大学,在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持2022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要从事植物生殖发育,植物细胞骨架,及植物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含共同第一作者与参与作者)发表于Journal of Cell Scien...
2022年1月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的题为“Signatures of selection in recently domesticated macadamia”的研究论文。澳洲坚果基因组的破译将为未来澳洲坚果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对促进澳洲坚果品种改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题为“Rambutan genome revealed gene networks for spine formation and aril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组装了无患子科韶子属红毛丹的完整基因组,揭示了红毛丹果皮毛和假种皮的形成机制。
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有性生殖方式也进行了革新:从游动精子受精(zooidogamy)逐渐演化为管粉受精(siphonogamy)。藻类等水生植物通过游动的精子在水环境中进行受精;早期陆生植物苔藓和蕨类生长在潮湿环境、个体表面形成含水层,也通过游动的精子受精;种子植物则通过花粉来传粉受精。在大部分裸子植物中,花粉依靠液态的传粉滴将它们运送到珠心附近进行萌发受精,其中银杏和苏铁的精...
秦源,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研究方向: 1.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机理。2.植物逆境发育的分子调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