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古生态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168 秒)
古生态研究组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优势学科——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学,为应对全球变化而设立。研究组以植物化石和现代植物为研究材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交叉,以不同尺度研究地质时期植物分布格局的演变历史和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古环境变化(古气候、古植被、古地貌、古海拔、古大气二氧化碳)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古生态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生物的化石记录和古环境信息,地层中所保存的多种化石彼此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共同保存的多种化石开展多尺度的综合分析与研究是认识生物演化及其环境背景的重要手段。
2023年4月9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北京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专项“白垩纪-古近纪深部碳循环与热室地球演变”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吴福元、沈树忠等10位专家受邀到会指导。
食肉目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大型掠食者,在维持生态平衡,稳定食物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食肉目分布广,遍布澳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并有不同的生态适应。现生食肉目有接近三百种,而化石数目要更多于此。它们从始新世开始出现,在渐新世开始繁盛,最终在和中兽、鬣齿兽等其他食肉性哺乳动物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哺乳动物目中唯一一个以肉类为主食的大类群。
哺乳动物牙釉质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是重建古生态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手段。对这一方法的精确使用,需建立在充分认识现生动物生态与其同位素数值的基础之上。近日,古脊椎所博士后王忭以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生态与演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Carbon-isotope composition of a...
南海珊瑚岛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特殊的生物地质复合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礁岩沉积作为记录珊瑚礁发育历史的“档案库”,对研究珊瑚礁地质发育与生态演变规律并促进岛礁管理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第四纪与现代珊瑚礁关系最为密切,但目前对第四纪以来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的认识明显不足。
为配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极高海拔区综合科学考察,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整体部署下,2022年4月14日至5月1日,由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周浙昆研究员、苏涛研究员、刘佳助研等6人组成的古植物科考队,在定日县、聂拉木县、定结县、亚东县、以及吉隆县等珠峰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18天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古植物与古环境野外科学...
牙形类的生物地层研究为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牙形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沉积环境的地层中赋存着不同的牙形类。因此,研究其古生态属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是建立高精度生物地层框架的重要前提。
牙形类的生物地层研究为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牙形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沉积环境的地层中赋存着不同的牙形类。因此,研究其古生态属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是建立高精度生物地层框架的重要前提。
2021年8月1日至19日,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行共17名科考队员,顺利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下简称二次科考)藏北羌塘高原古生物科考。羌塘高原位于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之间,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认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和抬升历史的关键地区。
2021年3月12日,2020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的科研成果“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湿润低地的亚热带‘香格里拉’生态系统”入选。这是继2019年度之后,古生态研究组的科研成果再次获此殊荣。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由中国古生物学会每年组织评选一次,由古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投票选举产生,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马姣、王元与复旦大学的胡耀武、德国图宾根大学的Hervé Bocherens等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综合利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对黑龙江省阎家岗遗址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理学会洞穴(Geographical Society Cave)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进行系统的古生态研究。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出两个遗址点的真猛犸象均以禾草类及苔草类(grasses/se...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一次学术年会定于2020年11月12-17日在云南省澄江市召开,热忱欢迎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环境学、古地理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仁参加。
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夕最为独特的宏体化石生物群。其时代为埃迪卡拉纪中-晚期(579-541Ma),代表了一些最早的具复杂形态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组合,其中大多化石是以铸模或铸型的方式保存在粗碎屑岩中。近来的研究表明,部分埃迪卡拉型化石也可以以铸模或铸型的方式保存在碳酸盐岩中,或者以碳质压膜的形式保存在黑色页岩中,并且可以延伸到埃迪卡拉纪早期(635-579...
2020年4月7日,由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完成的“植物化石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提供新证据”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该奖项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组织每年评选一次,古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投票选举产生,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2019年度十大进展的发布,有助于推动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同时,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